11月22日,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及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汇聚15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4家国家民委相关研究基地、26家知名学术期刊及50余所高校专家与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会,我院高榕蔚博士受邀参会。

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陈晓嫚表示,本次会议是落实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部署、推进全国民委系统工作任务的具体举措。近年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系统编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稳步推进,正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向更自主、更系统的中国知识体系加速迈进。当前该领域研究队伍持续壮大、学术交流活跃度攀升、成果产出丰硕,为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规律、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坚实学理支撑。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十位权威专家学者依次分享学术见解。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继焦立足中国历史发展逻辑,提出以“国家—民族”理论路径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晓东聚焦“文化机制”展开深度分析;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卞成林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阐释核心观点;武汉大学江国华教授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六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立鹏分享了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等。

本次论坛同步开设六场分论坛,香港彩霸王 高榕蔚博士受邀参加“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分论坛的学习讨论。会上,专家与参会青年学者聚焦学科理论创新深入讨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内涵、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红色文化与“铸牢”等相关议题。有专家评价:“新一代学者正为学科发展注入鲜活动力,推动领域研究持续前行。”







